“呵呵”网聊很常用 知道出处吗?

By 暴寶ル 呵呵网聊出处 1条评论

一个在网上司空见惯的词——“呵呵”,这段时间成为众多网友热烈讨论并刨根究底、追根溯源的对象,包括个人博客、论坛等许多平台之上,都有大量网友就“呵呵”究竟出自苏轼还是韦庄发表了自己“考据”之后的慎重意见.一时间联动带起的,是相关论坛上苏词、韦诗满天飞,大有古风再来之势.

网友翻出苏轼书信

早些时候,某网友在自己的blog上称,“在网络聊天的时候,'呵呵'一词我很喜欢用,尤其在恶心人以后,这个词可以消解大家不少尴尬.”

该网友称,忽然之间在古人,并且是大文学家的书信中看到这个词,实在是大吃一惊.“最近读坡仙老的信札才发现,原来'呵呵'一词,他老人家早用在书信中了.”于是,博主便在文中摘录了苏轼谈词论画3篇文章中的句子.其中,有一句就有“呵呵”二字,众网友遂开始奉苏轼为“呵呵”一语的缔造者.

  有人考证还要早200年

 然而随后不久,便有看似更为“专业”的读者跳出来表示反对,认为唐末五代之韦庄才是“呵呵”的创造者,响应者云集,众人纷纷再度翻出韦庄的作品,论坛上古诗词俯首即拾,平日里嬉笑怒骂不甚认真的网友们拿出了“考据精神”,欲将此“呵呵”的“家世”查得一清二楚.

有人在某讨论文史知识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“呵呵”还有更早出处》的文章,称“真可谓东坡'呵呵'一笑见从容,韦庄'呵呵'一笑断愁肠啊.……鉴于韦庄比东坡公早生出200年,东坡先生还是把'呵呵'的原创之名让出来吧.”

该文一出,又引起了一阵讨论,貌似平凡的“呵呵”就这样成为网络一大红词,甚至有网友戏称自己原来平时经常“引经据典”:“我们为这个发现得意了好久,而我,也以'呵呵再呵呵'为签名档庆祝.”

  “探讨传统值得鼓励”

对于眼下的谈论热潮,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中行老师表示,追究“呵呵”的根源并无太大意义,“苏轼确实早就说过这两个字,但无论是苏轼还是韦庄,肯定都不是这个词的最初发明者,他们所写的'呵呵'也肯定不是现代网络上的这个意义.这个词是个口语,来源于民间,每个老百姓都说,就是表示一种愉快的心情.要说追溯源头,先秦的老百姓都会说,肯定还要早于韦庄了.”但他同时表示,探讨这类问题本身是对表达对传统文化兴趣的一种体现,值得鼓励.

  有人捧苏轼

“近却颇作小词,虽无柳七郎风味,亦自是一家.呵呵.”

——苏轼评论己作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

  有人挺韦庄

“全军今夜须沉醉,樽前莫话明朝事.阵中主人心,酒深情亦深.须愁春漏短,莫诉金杯满.遇酒且呵呵,人生能几何?”

——韦庄《菩萨蛮》5首中的第四首